Bullish币是由区块链软件公司Block.one 推出的加密货币,背靠PayPal联合创始人Peter Thiel、对冲基金大佬Alan Howard等知名投资者支持,定位为合规化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核心代币。其母公司Block.one 曾因EOS项目募集40亿美元轰动行业,后转型成立Bullish交易所并注入16.4万枚比特币等巨额资产作为启动资金,目标是通过智能合约和机构级风控重塑加密交易生态。2023年收购知名媒体CoinDesk后,Bullish进一步强化行业影响力,目前已在香港、德国等地取得合规牌照,成为少数获得多国监管认可的加密交易实体之一。
作为主打合规与机构服务的代币,Bullish币在技术架构上深度融合了传统金融的清算逻辑与区块链的透明性。其交易所采用德勤审计的财务系统,支持实时结算和智能合约驱动的衍生品交易,同时通过“自动奖励”机制向持有者分配BUSD稳定币分红,这种结合DeFi激励与CeFi安全性的设计吸引了大量保守型投资者。尽管2022年SPAC上市计划受挫,但Bullish仍保持日均7亿美元交易量,尤其在USDC稳定币交易赛道上占据60%市场份额,反映出市场对其合规路线的认可。
Bullish币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资源整合能力。一方面继承Block.one 的技术积累,支持高吞吐量的链上交易;另一方面依托传统金融精英团队(如纽交所前总裁Tom Farley担任CEO),构建起连接加密市场与主流资本的桥梁。相较于同类平台,Bullish更早布局监管沙盒,通过香港1类牌照和德国BaFin许可等资质建立信任壁垒。其“冷启动”时储备的97亿美元比特币资产提供了罕见的价值支撑,使代币在熊市中仍保持较高流动性。这些特质使其被彭博社评价为“最可能被华尔街接纳的加密资产”。
在应用场景上,Bullish币已突破单纯交易媒介的局限。除作为交易所手续费抵扣和VIP等级凭证外,它被集成至Babylon比特币质押协议、ether.fi 再质押协议等DeFi项目,成为跨链结算的通用资产。香港证监会批准其用于证券交易后,部分机构开始尝试用Bullish币完成跨境券款对付(DVP),其智能合约可编程性为这类金融操作提供了自动化可能。Bullish生态特别强调USDC而非USDT作为主要交易对,这种“亲Circle远Tether”的战略选择,进一步巩固其在合规支付领域的先发优势。
行业观察者普遍认为,Bullish币代表了加密货币向主流金融靠拢的转型方向。CoinMetrics数据显示其比特币现货交易量长期稳居全球前三,而《华尔街日报》指出其“用传统金融标准重构加密基础设施”的尝试具有范式意义。尽管EOS社区对Block.one 资源倾斜表达不满,但Bullish通过收购CoinDesk等媒体持续输出行业话语权。美国加密监管政策可能转向宽松,Bullish若成功IPO或将成为首个同时满足SEC要求与加密原生用户期待的标杆项目,其代币经济模型也可能为后续合规化代币设立参照标准。